關于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電子〔2021〕15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民政廳(局)、衛生健康委: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0〕45號),進一步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F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2021年10月20日
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 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是以智能產品和信息系統平臺為載體,面向人民群眾的健康及養老服務需求,深度融合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興產業形態。為進一步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打造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新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迫切的健康及養老需求,增進人民福祉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相結合,強化科技支撐,優化產業生態,協同推進技術融合、產業融合、數據融合、標準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及養老需求提供有力支撐。
政府引導,多方聯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培育龍頭企業,加強示范引領,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打通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環節,形成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產業生態。
二、強化信息技術支撐,提升產品供給能力
(一)推動智慧健康養老新技術研發。發展適用于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微型化、高靈敏度生物傳感技術,大容量、微型化電池技術和快速充電技術,高性能、低功耗微處理器和輕量級操作系統。開發適用于養老照護的多模態行為監測技術、跌倒防護技術、高精度定位技術。支持突破康復干預技術、神經調控技術、運動功能康復評估與反饋等核心技術。攻關適用于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腦機接口、自主學習等關鍵技術。
(二)拓展智慧健康養老產品供給。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與技術集成創新,豐富智慧健康養老產品種類,提升健康養老產品的智慧化水平。重點發展具有趨勢分析、智能預警等功能的健康管理類產品。加強康復訓練型、功能代償型等康復輔助器具類產品的設計與研發。大力發展具有行為監護、安全看護等功能的養老監護類產品。支持發展具有健康狀態辨識、中醫診斷治療功能的中醫數字化智能產品。支持發展能夠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家庭服務機器人。
1.健康管理類智能產品。重點發展具備血壓、血糖、血氧、體重、體脂、心電、骨密度等檢測監測功能的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設備、家庭醫生隨訪工具包以及社區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
2.康復輔助器具類智能產品。重點發展外骨骼機器人、康復評估、肢體康復訓練等康復訓練類設備以及智能輪椅、仿生假肢、助聽器、助行器等功能代償類設備。
3.養老監護類智能產品。重點發展防跌倒、防走失、緊急呼叫、室內外定位等智能設備。鼓勵發展能為養老護理員減負賦能、提高工作效率及質量的搬運機器人、智能護理床、智能床墊、離床報警器、睡眠監測儀等智能看護產品。
4.中醫數字化智能產品。重點發展具有中醫診療數據采集、健康狀態辨識、健康干預等功能的智能中醫設備。
5.家庭服務機器人。重點發展具有情感陪護、娛樂休閑、家居作業等功能的智能服務型機器人。
三、推進平臺提質升級,提升數據應用能力
(一)做強智慧健康養老軟件系統平臺。加快建設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健康數據的有效歸集與管理。鼓勵企業開發具有多方面、多種類健康管理分析功能及遠程醫療服務功能的應用軟件及信息系統,提升健康服務信息化水平。推進建設區域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綜合信息系統平臺,依托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推進養老補貼、養老服務、行業監管信息化,實現老年人信息的動態管理。鼓勵企業面向居家、社區、機構等場景,開發養老服務管理系統、為老服務信息平臺,強化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基礎能力,聯動云管邊端,豐富服務種類,提升服務質量,實現服務的流程化標準化。
專欄二 智慧健康創新應用工程
1.遠程醫療:鼓勵醫療機構應用5G、超高清視頻、醫療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智能設備,開展遠程會診、遠程康復指導等醫療服務,助力醫養結合發展。
2.個性化健康管理:鼓勵醫療機構或企業應用健康管理類智能產品,開展信息采集、體征監測、趨勢分析、風險篩查、健康計劃、預防保健、慢病管理、緊急救助、康復指導等服務。
3.互聯網+護理服務:鼓勵醫療機構選派符合資質和能力條件的護士,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護理服務。
4.互聯網+健康咨詢:發展在線咨詢、預約掛號、診前指導、緊急救助、診后跟蹤、康復指導等服務。
5.互聯網+健康科普:推動健康知識的在線普及,強化數據檢索、科普宣傳、健康教育等信息服務。
五、拓展智慧養老場景,提升養老服務能力
打造智慧養老場景:
1.家庭養老床位:依托煙霧傳感器、門磁傳感器、紅外傳感器、智能床墊等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提供緊急呼叫、環境監測、行為感知等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享受專業照護服務的需求。
2.智慧助老餐廳:面向社區養老助餐場景,集成應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線上訂餐、刷臉支付、精準補貼、膳食管理、食品安全監管等服務。
3.智慧養老院:集成應用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信息化管理系統,提供入住管理、餐飲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照護等運營智慧化服務,提升養老機構運營效率。
創新智慧養老服務:
4.互聯網+養老服務:依托互聯網平臺、手機APP等,向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居家上門養老服務。
5.“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服務: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賦能互助養老,創新低齡老年人服務高齡老年人、伙伴式陪伴等互助養老模式。
6.老年人能力評估:運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紅外傳感器等智能產品賦能老年人能力評估,提供智慧化老年人能力評估服務。
六、推動智能產品適老化設計,提升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能力
一)增強智能產品適老化設計。支持企業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充分考慮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推出具備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等適老化特征的手機、電視、音箱等智能產品。鼓勵企業持續優化操作界面,簡化操作流程,提升智能產品人機交互體驗。支持企業研發被動式、集成化的健康管理類智能產品及養老監護類智能產品,實現老年人無感知應用。推動企業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借鑒國外適老化設計先進理念。鼓勵企業推出適老化產品說明書,方便老年人學習使用。遴選優秀適老化產品及服務,編制智能產品適老化設計典型案例。
七、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一)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養老機構聯合組建智慧健康養老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以健康養老需求為牽引,圍繞健康管理、康復輔助、養老監護等重點方向,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關鍵技術、核心器件、重點產品研發創新,解決行業共性技術供給不足的問題,提升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協同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完善部際協同工作機制,完善標準制定、試點示范應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政策環境,加強產業分析監測研究和督促指導,協調解決重大事項。強化部省聯系,匯聚產業資源,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支持地方政府加強對智慧健康養老工作成效的考核管理,出臺財政、稅收等政策措施,推動產業發展。
“來源:中國物業管理”